健康专题

欢迎访问健康专题相关的文章列表

甘孜州织密疫情防控网

甘孜州织密疫情防控网   甘孜州防汛防疫工作调度会结束后,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州应急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邓立军赓即前往雅康高速康定和泸定出口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现场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要求立即整改,织密防控网,做到风险人员不漏一车一人。他强调,近期国内疫情严峻复杂,全州各级各部门务必持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高度警醒、迅速反应、全力戒备,压紧压实“四方责任”,精准高效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特别是19个“入川即检”首站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严防疫情风险趁虚而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住健康“州门”。   邓立军要求,各县(市)要迅速贯彻落实甘孜州防汛防疫工作调度会精神,动态调整力量,抓好入州首站和末端节点两个关键,全面排查风险人员,严实过滤输入风险,确保风险人员找得到、管得住、服务好。各行业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督促重点场所加强管理,落实“扫码戴罩”刚性要求。各县(市)、州级各部门要按照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最新监测技术方案要求,落实“四早”要求,加强人、物、环境等多点监测,确保应检尽检、应检快检。要切实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规范管理,坚决守住院感防控底线。 原文链接:http://wsjkw.sc.gov.cn/scwsjkw/szzsdwdt/2022/7/19/6ce1b1c3edfa4b14af7277efd2b95136.s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落实“青少年模式”监管部门应有更大作为

落实“青少年模式”监管部门应有更大作为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疫情期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进一步放大,过度消费等问题更加突出,有关消费纠纷与投诉也急剧增多。在社交平台、网络论坛上,经常能看到家长发帖吐槽自家孩子沉迷游戏,而不少网络游戏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都可能被贪玩的未成年人轻易破解或绕过。气愤、无奈之余,一些家长也在追问: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该怎么办?游戏、网络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为何不管用? 一些网络游戏平台的“青少年模式”竟被未成年人轻易化解,真不知是谁的尴尬。这既有家长监管不到位的原因,可能也有一些网络平台有意无意“放水”的原因。对此,监管部门理当积极作为,夯实网络平台的相关责任,让“青少年模式”不再被轻易钻空子。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成了网游控、手机控、直播控,甚至一些七八岁的小学生对手机、网络、电脑的熟练程度远超成年人。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不少父母疏于管护,让一些顽童身陷网游和直播中不能自拔,甚至耗费巨资购买装备,重金打赏网络主播。 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好奇心较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很难果断拒绝诱惑,甚至过度挥霍父母钱财,误入歧途,荒废学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此,父母固然应尽到首要的监护责任,对青少年多些关心和陪伴,而非任其拿着手机沉湎于网游或直播,甚至将微信、QQ等账号交给青少年使用。从一些曝光的案例看,不少父母对青少年沉湎网游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信息时代,使用手机已是大势所趋,总不能苛求父母时时刻刻盯着孩子。拥有强大技术支撑的网络平台,显然不能将责任都推到父母身上,而刻意推卸自己的监管责任。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责任,掌握先进技术的网络平台没有任何理由推卸责任。要知道,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短信通知、关联监护人、限额充值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任何一个网络平台都有能力做得更好。比如,针对青少年利用父母账号玩游戏的漏洞,网络平台完全可以定时启动人脸识别,对于大额充值问题,也可用人脸识别予以化解。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这些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关键是必须不折不扣严格执行,对违规违法的平台严格问责惩处,否则再好的法律政策都会沦为一纸空文。 遗憾的是,在吸纳用户、增加活跃度、提高业绩的利益冲动下,不排除一些平台有意设置“后门”,让未成年人有机可乘。贪玩的未成年人可以轻易突破防线尽情玩耍、购买装备、打赏,平台则坐收渔利,未成年人父母的钱包和未成年人的未来都成了牺牲品。 技术越强,责任越大,掌握强大技术手段的网络平台理当成为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首要责任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担当起“家长”角色,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倾向性保护。应以下架、关停、处罚等措施惩戒违规平台,遏制网络平台的“放水”冲动,倒逼网络平台充分运用人脸识别、实名认证、通知监护人、一人一账号、信息共享等技术,构建防范严密,没有纰漏的“青少年模式”。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健康提示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健康提示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暴发流行,这些重点人群及场所要特别注意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   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什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该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A组24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表现眼结膜高度充血、眼睛疼痛、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该病发病急,通常感染病毒后一两天内就会发病,病程一般在7天至10天左右,预后良好。         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发病2周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手帕、面盆、毛巾、浴池或泳池水等方式传染。         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症状主要有哪些?   感染病毒后,潜伏期短,起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眼部刺激症状重,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痒、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视物不清,眼屎较多等;少数患者可有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四、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个人卫生用品,使用流动水洗手、洗脸;养成勤洗手、常手消的习惯。   2. 不要与他人共用眼部药物、眼部化妆品和其他可能接触眼部的药品或用品,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方法预防眼病。   3. 若家庭成员患病,所有用具应消毒处理并单独使用,特别是毛巾应煮沸消毒,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的用品后应用75%乙醇消毒双手。   4. 流行期间,公用水龙头、电梯扶手、门把手、电话、用具、玩具等要注意消毒,接触公共用品后要洗手,不揉眼、不搓脸,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5. 如若出现眼睛异物感、充血、流泪、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治疗。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zfxxgk/fdzdgknr/jkzx/202310/t20231020_9407272.s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中组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答记者问

中组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答记者问   为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提供制度保证——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答记者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日前,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办法》制定和贯彻执行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制定《办法》的背景和意义。   答: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中央组织部在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办法》稿。2024年5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办法》稿。《办法》是一部专门就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作出规定的党内法规,对于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建设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不断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问:请介绍一下《办法》的总体考虑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制定《办法》主要有4个方面考虑: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二是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握组织处置工作定位,规定组织处置方式,界定组织处置适用情形,对党章关于党员标准、组织处置的规定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组织处置概念不明确,涉及党员领导干部、流动党员等相关规定不完备等问题,从法规层面加以完善,确立为制度规范。四是坚持立足教育、转化提高,坚持客观公正、慎重稳妥,区分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一时表现和一贯表现,明确组织处置政策界限。   《办法》共27条,主要包括4方面内容:一是对组织处置的总体要求、概念和方式、原则等作了规定;二是规定了限期改正、劝其退党和除名的适用情形,细化处置程序及后续事项;三是对可以不予处置的情形、合并处置等应把握的政策要求作出规定;四是规定了组织处置的工作责任、工作纪律等。   问:《办法》对组织处置的概念和方式作了明确规定,请介绍一下有哪些主要考虑?   答:组织处置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一些法规文件中都有体现,但一直未对概念作出完整的界定。2014年8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明确了不合格党员认定标准,规定了组织处置的程序步骤。2019年5月,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对党员监督和组织处置作出规定,规定了限期改正、除名处置的具体情形。《办法》认真总结组织处置工作实践经验,与有关党内法规搞好衔接,规定组织处置是指党组织根据党章和有关党内法规规定,依据党员组织关系隶属或者干部管理权限,对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甚至丧失党员条件的党员,按照规定程序给予相应的处置措施,并明确组织处置方式为限期改正、劝其退党、除名。   问:请介绍一下组织处置与党纪处分的关系。   答:对违纪党员的党纪处分,由《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作出规定。《办法》依据党章,对那些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甚至丧失党员条件的党员进行组织处置,规定了适用情形、处置方式和具体程序。鉴于组织处置与党纪处分各有侧重、各司其职,为厘清组织处置与党纪处分的区别,发挥组织处置与党纪处分各自的功能作用,《办法》明确规定,违犯党纪的党员受到党纪处分的,不因同一问题再进行组织处置。   问:请介绍一下组织处置的适用情形?   答:根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及其他有关党内法规,综合党员不合格表现的性质、情节等,充分考虑党员行为和基层实际,《办法》对限期改正、劝其退党和除名的15种情形包括兜底情形作了规定。(1)限期改正,主要包括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革命意志、党性意识淡薄;信仰宗教;工作消极懈怠,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观念、纪律意识不强,不按照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足额交纳党费;与党组织失去联系6个月以上、2年以内等方面。(2)劝其退党,主要包括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以退党相要挟,经教育不改;限期改正期满后仍无转变等方面。(3)除名,主要包括理想信念缺失、政治立场动摇,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背弃党的初心使命,已经丧失党员条件;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者不交纳党费,或者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因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被停止党籍,2年后确实无法取得联系;受到劝其退党处置、本人坚持不退等方面。   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主观客观,规定了可以不予处置的情形:因党员所在党组织不健全或者软弱涣散、组织生活不正常,党员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的,以及党员受客观条件制约,一时无法完成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在短期内或者某项工作中不能发挥作用的,可以不予处置。   问:《办法》对组织处置的程序作了哪些规定?   答:《办法》明确规定,党员有限期改正、劝其退党和除名所列情形之一的,由党支部委员会研究提出启动组织处置的意见,并报基层党委事前备案后,按照调查核实、提出拟处置意见、预审、形成决议、审批和宣布等5个程序进行处置。同时,《办法》还对退党除名、自行脱党除名程序,以及对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流动党员的组织处置程序作了规定。   问:《办法》在组织处置申诉、纠正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答:《办法》注重对党员权利的保障,专门对申诉和纠正作了规定。《办法》明确规定,被处置党员对处置结果有不同意见的,按照有关规定提出申诉。党组织按照规定进行复议、复查,并给予负责的答复。对于需要纠正的处置决议,应当重新作出决定,由重新作出决定的党组织报其上级党组织审批后在一定范围内宣布;对于无正当理由反复申诉的,有关党组织应当书面通知本人不再受理申诉并在适当范围内宣布。   问:《办法》对组织处置的工作责任是怎么规定的?   答:《办法》对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处置工作中的具体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地方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单位党组(党委)加强对组织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县级及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履行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的职责,加强政策指导、审核把关与督促落实,定期对组织处置工作进行抽查复核;基层党委履行直接领导责任,督促所属党支部按照规定开展组织处置并全程指导;党支部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做好组织处置各个环节工作,确保处置结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问:请谈谈如何抓好《办法》的贯彻执行?   答: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党组)要把组织处置不合格党员作为党员队伍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办法》,不断纯洁党的组织、健康党的肌体。要加强学习培训,把学习《办法》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将《办法》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学习内容,通过专题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准确领会《办法》精神,全面掌握《办法》内容,严格执行《办法》规定。中央组织部将适时通过业务培训、工作问答等方式,抓好《办法》的学习培训和政策解读。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坚持严的标准和实的措施,把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及时、严肃地开展起来。要把教育贯穿组织处置工作始终,坚持在转化提高上下功夫。要把握政策要求,严格履行程序,全面准确查核问题,客观公正作出处置决定。要搞好制度衔接,正确处理好组织处置同党纪处分的关系。要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办法》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mtbd/405797.j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于防范不法分子伪造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公文征订书籍的声明

关于防范不法分子伪造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公文征订书籍的声明      近日,四川省医疗保障局接到反映,有不法分子冒用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名义向各医疗机构推销书籍和资料。在此,我局郑重声明:   一、我局从未发文要求各医疗机构征订书籍、杂志、影像资料等,四川省医疗保障局正式公文通过我局门户网站进行公布。   二、对假冒我局名义伪造公文,严重损害医保部门形象的行为,我局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三、请各市(州)医保局和“两定”机构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类似情况,可速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及时与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办公室(028-86536930)联系。       特此声明。                                                                                                                 四川省医疗保障局                                                                                                          2022年9月22日                                                原文链接:http://ylbzj.sc.gov.cn/scsybj/nc010416/2022/9/22/b0defdf8266a42ed9c6a7e19f1195e59.s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倡导就地过节!四川疾控发布国庆假期防疫提醒

倡导就地过节!四川疾控发布国庆假期防疫提醒      国庆假期到来之际,四川疾控发布防疫提醒:倡导居民就地过节,减少跨市(州)流动。不前往中、高风险区及所在县(市、区),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区所在市(州)的其它县(市、区)及有本土疫情的地区。   四川疾控专家表示,近期部分区域社会面持续检出病例,流调显示以下两类行为是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居民在菜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采购过程中未做好个人防护,如不规范佩戴口罩(将口罩挂在耳朵上、露出鼻子、未压紧鼻夹或口罩长时间反复使用等),返家后未及时洗手。二是部分中高风险地区,包括部分临时封控小区,仍有人员下楼停留、散步、遛狗、聊天等情况。   四川疾控专家特别提醒:所有市民应积极配合社区的各项疫情防控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参加核酸采样时,务必注意戴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勿聚集。 原文链接:http://wsjkw.sc.gov.cn/scwsjkw/rdts/2022/9/30/fa917da5d53845739803b0ed718e12a0.s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脑梗死还可以采用高压氧治疗 | 科普时间

脑梗死还可以采用高压氧治疗 | 科普时间   急性脑血管病即大家常说的“中风”,在医学上称为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脑梗死就是典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出现嘴角歪斜、肢体活动不便等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常留下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脑梗死患者可以采用溶栓治疗、血管内取栓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此外,脑梗死还有一种治疗方式——高压氧治疗。      01   什么是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在高压环境下吸入高分压氧气的一种治疗。一般把0℃时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称为1个标准大气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平面以下则压力升高。   根据高气压学会的规定,高压氧治疗压力应该大于1.4个大气压,临床上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不同,治疗压力采用1.5~3.0个大气压,常用2.0个大气压,也就相当于水下10米深的大气压。每次治疗时间为60~120分钟,经历升压—稳压吸氧—减压的过程。   02   为何要进行高压氧治疗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有大量红细胞,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后把它输送至全身,而溶解在血液里的氧气非常少,就像在一条血液的“河流”中,大部分氧气搭乘血红蛋白这艘“船”漂向远方,只有一小部分氧气在血液中“游泳”,去往血管末端。   当发生脑梗死时,患者血管堵塞或极度狭窄,血红蛋白不能通过,而“游泳”过去的氧气又微乎其微,这部分血管供应的脑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人就会出现嘴角歪斜、肢体活动不便、言语不利等症状。这时候最有效的措施是迅速恢复血流,溶栓或血管内取栓可以使堵塞的血管重新开通,患者的症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时间窗的限制,只有一小部分患者从中受益。大部分患者只能接受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这时候,患者还可以采用高压氧治疗。   随着外界压力升高,氧气在液体里的溶解量增加,也就是在血液中“游泳”的氧气大大增加。在高压环境中,患者吸氧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所以氧气直接供应到组织细胞尤其是缺氧组织,改善缺氧,促进恢复,这就是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最基本的原理。   此外,在脑梗死时,血管是水肿的,氧气不能穿透厚厚的血管壁到达周围细胞,这部分细胞如果持续得不到氧气供应就会坏死,也就不能再支配相应的颜面、肢体活动感觉等。而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血氧弥散速率增快、弥散距离增加,通俗讲就是氧气可以快速穿透厚厚的血管壁,改善缺氧。毛细血管比较细,红细胞一般是排队通过,在周围水肿的时候,毛细血管受压变形,管腔会变细,不利于红细胞通过。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一方面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强,可以通过受压变细的毛细血管;另一方面即使红细胞不能通过,只要血液的液体成分能够通过,就可以顺利将溶解的氧供应到缺氧的组织中去。   高压氧治疗还可以帮助新血管生成,在堵塞的血管周围建立侧支循环。顺着像树杈一样的血管,氧气又向四面八方弥散,所以改善缺氧是立体、全方位的。缺氧改善了,脑细胞的功能就保住了,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善嘴角歪斜、肢体活动不便、言语不利等症状。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wjw.xinjiang.gov.cn/hfpc/jkcj/202403/d25a890943b04b3eb9ad79bd5d7b1344.s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近发表

热门资讯

标签列表